2025年08月30日

▲ 候鳥活動「啾一夏!」,桃園沿海迎接小燕鷗!(照片/桃市府提供)

候鳥活動「啾一夏!」,桃園沿海迎接小燕鷗! 

候鳥活動「啾一夏!」,桃園沿海迎接小燕鷗!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2023候鳥漫波 啾一夏!」開幕記者會。蘇俊賓表示,每年夏季5到7月是候鳥小燕鷗從澳洲遠飛來到桃園的季節,這也成為桃園深具環境教育意義的生態資源。

蘇俊賓感謝中壢東南扶輪社、桃園市野鳥學會等團體對於改善小燕鷗的生態環境所投入的心力。同時,也宣布包括環保局、海管處、觀旅局、農業局和文化局等跨局處將投入更多資源,讓沿海生態資源更加豐富、美麗,並促進生態循環。

▲  每年夏季5到7月是候鳥小燕鷗從澳洲遠飛來到桃園的季節(照片/桃市府提供)

環保局副局長顏己喨在記者會上表示,小燕鷗,俗稱白額燕鷗,是珍貴的第二級保育類動物。每年4月起,它們會從澳洲飛來台灣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直到7、8月時再南返。它們喜歡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包括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重要濕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灘、大潭藻礁G1、G2區等地,都是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的主要繁殖棲地。美麗自然資源不僅是文化和生態寶藏,也成為環境教育和旅遊資源的重要來源。他期許各界共同努力,讓桃園的海岸線更加完整連貫。

▲  「2023候鳥漫波 啾一夏!」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和闖關遊戲等活動(照片/桃市府提供)

蘇俊賓指出,目前每年約有150至200隻小燕鷗成鳥在桃園沿海活動,成為沿海生態的重要指標。他邀請家長們帶著孩子通過觀賞從澳洲飛來的小燕鷗以及它們的棲地,進行沿海生態、生命和環境教育,讓孩子們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關注並參與到桃園的生態保護和候鳥保育工作中,共同守護這片美麗的環境。

▲ 小燕鷗又稱白額燕鷗,為國家第二級保育類動物(照片/桃市府提供)

「2023候鳥漫波 啾一夏!」小燕鷗生態教育而舉辦的體驗活動,將在今年6月3日至25日期間舉行,每週例假日下午1點到5點,將提供小燕鷗導覽解說、DIY體驗和闖關遊戲等活動,希望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更多民眾深刻了解小燕鷗的生態習性和重要性,促進大家參與小燕鷗的保護工作。市府呼籲市民朋友踴躍參與,一同共享這個珍貴的自然資源。

今日包括市府環保局副局長顏己喨、海管處副處長王冠洲、農業局主秘黃玉詩等皆一同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