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桃園市政府市政會議成功審議通過「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草案,這象徵桃園市向法制化的治理基礎邁進,並展現達成淨零碳排的堅定決心。
桃園市長張善政在會議中表示,2050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全民共識。為實現2050淨零目標,其他五都已經制定相關法案。因此,他在上任後立即指示環保局積極研擬相關策略,包括產業轉型、綠色運輸及再生能源發展等。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成功擬具「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該條例包含產業及能源、城市及建築、交通及運輸系統、教育及生活及氣候變遷調適等五大主軸,並賦予相關局處權責,將各項淨零政策期程法制化,以此達成各項政策目標。
▲桃園市長張善政主持市政會議。(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市人口數超過230萬,一年內增加約3萬人,年增率達1.32%。工業區全台數量最多,工業產值突破4兆,位居全國第一,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城市。市長張善政指出,由於桃園是北台灣的工商重鎮,溫室氣體排放量位居北台灣之首,因此推動淨零工作相當艱困。桃園市政府從去年開始就創全國之先,辦理跨機關的淨零會報,每2個月滾動式檢討各項淨零工作的執行情形。然而,由於缺乏法制化工具,執行上有一定的困難。「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的通過,將為桃園市政府提供各項法規工具,以更進一步的落實推動淨零政策。
桃園市長張善政進一步指出,在訂定「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的過程中,不僅蒐集國內外的法規資料,也深入分析國內各縣市相關自治條例訂定的背景與限制,以補足中央氣候變遷法的不足。同時,也多次辦理府內各局處的研商會議,共同討論淨零政策落實的執行策略。邀請各領域淨零的專家學者,對自治條例提供意見,研議出為桃園量身訂做的淨零自治條例。他們希望該條例能儘速審議通過,為桃園淨零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
▲桃園市政府加入脫媒者聯盟會議。(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桃園市推動淨零城市自治條例」共8章62條,內容要點包括:產業與能源部分,要求本市產業與能源之間應有相關配套作為,規範公有機關、用電大戶及新設工(產)業區提高綠能措施、廢(污)水管理與節約能源,推動循環經濟及獎勵補助。去年更加入脫煤者聯盟,加速境內碳排大戶實施燃料脫煤。
城市與建築部份,超前佈署從城市規劃開始納入減碳概念,節能建築優先。規範本市國土計畫、區域計畫及重劃區域導入淨零城市節能建築設計理念。市府建管處113年將完成5000萬元以上公有既有建物能效健檢,以公領私,做為未來提升建築能效的種子軍。
在交通與運輸部分,除以串聯基北北桃推出的TPASS外,提升公共運輸運量,減少燃油車輛使用,2030年市區營運公車與公部門運具全面電動化、建構友善電動運具環境。未來可規劃劃設低碳交通區,限制高污染車輛行駛。
在教育及生活部份,增加環境教育宣導與活動,提升民眾減碳知能,將減碳行為融入日常生活消費,帶動廢棄物減量並推動淨零農業發展。從碳中和平台的低碳活動指引發現,已有30場桃園市政府機關辦理的活動進行登錄,已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20公噸,未來將持續要求市府機關辦理活動時,均應有相關的減碳作為。